綠釉博山爐綠釉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還原氣氛中呈紅色,在氧化氣氛中則呈綠色我國傳統的綠釉和綠彩都是以銅作著色劑,屬于銅綠釉我國在漢代就已用銅作著色劑燒鉛綠釉,宋時瓷器上的綠釉已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綠燒成熟以前,所有的綠釉都呈深暗青綠色,沒有達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綠釉都是明清時期的產品如高溫綠釉中的郎窯綠,蘋果綠,低溫綠釉中的孔雀綠、瓜皮綠和秋葵綠等等孔雀綠亦稱“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淺二種;深者色蔥翠,釉內有細碎片紋,而且襯有醬白釉底,釉色鮮明艷麗;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綠若將孔雀綠敷蓋于青花上,則青花色調變黑,頗有宋代磁州窯孔雀綠黑花的效果孔雀綠是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宋、元時期的民窯創燒,最早見于宋代磁州窯明成化時,景德鎮開始在瓷器上摩燒單一的孔雀綠釉其燒造方法有兩種:一是以素胎直接掛釉燒制,釉面易開片剝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燒成,釉面剝落者少清松石綠釉地松石綠又叫秋葵綠,是清雍正時期創燒的綠釉新品種。
現代配方系用硫酸鋇、碳酸鈣、硼酸等配制而成其呈色為淡黃色中微微發綠,與綠松石色澤相似,故名“松石綠”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hong_yong_tao_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