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據現有考古資料,景德鎮尚未發現唐代及唐以前的窯址在已發現的窯址中,屬早期的有勝梅亭、石虎灣、黃泥頭等窯,均為五代時期宋代窯址已發現的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灣等窯,都燒青白瓷勝梅亭窯勝梅亭窯又叫楊梅亭窯,是景德鎮的一處五代至宋代瓷窯窯址在景德鎮湖田進南山二兩公里處的勝梅亭村,是目前所發現的南方地區燒造白瓷的最早窯址之一勝梅亭窯燒造青瓷和白瓷勝梅亭窯和這里的石虎灣窯,黃泥頭窯白瓷燒造的成功,對于景德鎮地區宋代青白瓷的制作,以及元、明、清時期瓷業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入宋以后,勝梅亭窯仍繼續燒造,但已改燒青白瓷石虎灣窯石虎灣窯是景德鎮的又一處五代至宋代的瓷窯,位于湘湖與湖田之間的石虎灣,離景德鎮約十公里同勝梅亭窯一樣,這里也同時燒造青瓷和白瓷青瓷胎骨一般較厚,偶爾也有很薄的,均呈灰色青釉帶黃,像一般人所稱的蟹殼青曰釉層極薄,有極細的紋片瓷釉潔白,器型有盤、碗、洗等盤底寬邊,迭燒而成,寬邊上有支燒的痕跡曰盤心里也有敲去支燒的遺存部分曰底心有釉石虎灣窯入宋以后,改燒青白瓷柳家灣窯柳家灣窯是一處青白瓷窯場,窯址在景德鎮東南二十公里的壽安鄉境內遺物堆積面積約達一萬平方米燒瓷代為北宋中晚期至元代柳家灣窯產品以盞,杯,碗為大宗釉色多呈淡青,也有湖綠、粉青、淺綠、米黃等色,均清亮光潔,幽倩雅淡它的瓷器裝燒,均采取單件仰燒器底墊泥餅,與匣缶相隔曰餅徑均小于器物圈足內燒出的瓷器,圈足端光潔而有釉湖田窯古文獻中都有關于這個瓷窯的記載窯址在湖田村窯場遺跡與遺物堆積面積達四十萬平方米從調查、試掘的資料看,這處窯場興燒于五代,到明代隆慶,萬歷之際才結束,延續燒造了六百湖田窯的產品,以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卵白釉和青花最有成就龍江窯龍江窯或稱大龍缸窯缸窯,是明代官窯之一窯場也在景德鎮龍缸窯專燒大缸,因缸上多畫云龍,故統稱龍缸明代初有龍缸大窯三十二座,后因青窯數量少,龍缸窯空閑,將其中的十六座改砌為青窯,仍存十六座燒龍缸燒制龍缸的工藝較特殊,燒時要先溜火達七晝夜溜火時火力緩小,起初緩緩起火,使水汽漸干漸熱曰然后緊火燒二晝夜,到缸匣紅而復白,前后皆明亮時,方可止火封門待過十日窯內冷卻后,方開窯所燒之器有青雙云龍寶相花缸,青雙云龍缸,青雙云龍蓮瓣大缸,青花白瓷缸,青龍四環戲潮水大缸等種類青窯明代御器廠的官窯分六種,即院風火窯、色窯、大龍缸窯、大小濫煌窯、匣窯、青窯,這里風火窯是總稱,色窯和濫煌窯就是錦窯,匣窯是燒匣缽的,真正燒瓷器的只有龍缸窯和青窯青窯就是官窯中燒造除大件龍缸以外的各種瓷器的瓷窯所謂“青”并不是指青色,而是指瓷器的成色明以來,景德鎮瓷器的成色是“上品為青”,如:“頭青”、“提青”、“三色青”之類為了保障瓷器的成色質量,青窯的窯制都很小軍窯有些曾經記載“景瓷”歷史方面的書內,提到景德鎮有過“軍窯”,說是“均”窯之誤其實“軍窯”是有的,不但宋朝有,明朝也有明朝景德鎮有幾種窯院一為御窯廠,一為民窯軍窯是凡在軍籍的,在景德鎮的瓷窯,就叫軍窯,與民窯性質大致相同浮梁縣志陶政編就有“除見廠役官匠窯座外,諸凡耶軍爺,耶民爺新舊窯座”一語,可為證明景德鎮為什么有“軍窯”呢鑰原來在元代末農民紛紛起來革命,有位都昌人于光,帶領都昌農民占據了景德鎮附近各縣,于光把景德鎮的珠山作為大營后來于光歸附了朱元璋,朱元璋用調虎離山之計,把于光個人調往西北去負責軍事,他的部下仍留在鎮他們在明朝都已入了軍籍,不回都昌,就在景德鎮營窯業,所以有“軍窯”之名小南窯小南窯是以地名窯,窯在景德鎮據葉陶錄曳記載,小南窯的窯室很小,窯包與伏著的青蛙相類,當時稱作“蝦蟆窯”文獻中說其產品“器粗整,土填黃,體頗薄而堅惟小碗一式,色白帶青,有青花曰花只蘭朵竹葉二種其不畫花,惟碗口周描一二青圈者稱白飯器。
又有坦而淺,全白者仿宋碗,皆盛行一”這里所謂的“白飯器”,直到今天還是人們常使用的碗類之一景德鎮的古窯還有“陶窯”、“霍窯”、“臧窯”、“窯”、“郎窯”、“唐窯”等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hong_yong_tao_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