椏把的使用功能·曹春生
椏把的使用功能·曹春生椏把,又稱椏扒,它是景德鎮瓷業專用工具的俗稱,在雕塑行業它的統稱為雕塑刀。這種工具形狀簡單,是由木、竹、象牙、牛角、金屬等硬質材料截成直狀,兩端削磨成尖扁、圓扁或尖圓等型,在景德鎮琢器、圓器、彩瓷、雕塑等陶瓷行業都要借助椏把這一特殊工具進行操作,如接斗、修坯、剮釉、補泥、描光、扒色等。它與金屬刻刀、利坯刀、水筆、料筆等工具一樣,為陶瓷行業所必備,是一種不可替代的工具。它的使用功能在陶瓷雕塑行業發揮的非常全面,無論是圓雕、浮雕,抑或是鏤雕、捏雕,甚至盤筑陶藝均不可缺少椏扒的特殊功用??梢哉f,傳統陶瓷雕塑的創作,始終都要借助椏把的特殊工藝技能,去創造工藝美術精品。觀現存于世的古代陶瓷雕塑精品,證實椏把在我國古代就已發明使用,從漢《說唱俑》、唐《三彩馬)、宋(孩兒枕)、元(青白瓷觀音)、明(騎獅吹螺人)、清{拜石米芾)及諸多景德鎮、石灣、德化的古代神佛、瓜果、魚類、草蟲等陶瓷雕塑,都能窺見先輩藝匠使用椏把這一工具的痕跡。那衣紋的虛實轉折,發髻的盤卷有致,道具配飾的精巧安置,頸項耳輪的線飾舒明,須眉眼唇的精神可人,都體現出古代藝人聰慧智能和精湛神工。從先輩使用椏把的痕跡和今天使用椏把的習慣,可以將椏把分成大小、粗細、厚薄、尖圓、曲直、光麻等六種品類,它們的使用功能各異,外觀形式大致相同,均以桿狀為基本型。就所見而言,椏把的取材制作有木、竹、象牙、牛角、金屬五大類。這些材質各有特點。木:有彈性,選材講究,強調依材質紋路取向制作;竹:彈性強,選材單一方便,制作簡單易行;象牙:彈性弱,選材不易,制作費料費時,造價高;牛角:彈性一般,制作難,易折;金屬:具有重性彈力,易損坯難操作,且制作程序復雜。由于這五類材質堅硬程度不同,彈性差距大,千百年來,藝人逐漸偏愛用彈性適中、選材方便、制作簡單的竹、木材質的椏把。這是因為竹與木具有植物的天然彈性,在使用時著力平穩,其硬度與彈力相揉著泥,會有“讓”性地增減泥料,既有所有材質椏把操作功用,又不會象金屬椏把那樣硬度過強,彈力過重,會產生“吃”泥、“嗆”泥現象,也不會象象牙、牛角椏把那樣“吸”泥、“瘀”泥,形成操作的難度。木質椏把的取材制作有所講究,它的取材以楠木、檀木、黃楊木為上等,這些材質硬度好,密度細,脛脈交錯有強度,有彈性,不易水腐,適宜彎曲定型。而竹質椏把較之木質椏把的材質選用更顯其優勢,其一,選材方便,其二彈性強于木質,其三,宜做薄、尖如刀,針狀椏扒,其四,著泥力度強,脫泥清爽,其五,可制作細小椏把,其六,不易磨損,其七,具有木質所有特性。傳說民國時期的老藝人游澤長極力主張用竹制椏把,估計也緣于竹質椏把的七點優勢。木、竹椏把制作的工具是鐵刀、鐵銼、砂紙,取材后,先削成桿狀粗坯,再銼磨成型,為使椏把光滑:平整、對稱飽滿,可將成型的椏把粗坯在破瓷片或玻璃的截面抽剮修整,最后用細砂紙打磨成品。竹、木椏把制作取材,應待材質本身的天然水份排除三成,材質內收,變硬時選用。做竹制椏把的要......[查看全文請閱讀pdf文件]本文章共4頁,在線閱讀打開速度較慢,請耐心等待。謝謝
在線閱讀:椏把的使用功能·曹春生
本文章下載地址:/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708/20070828113546605.pdf
pdf電子書在線閱讀和下載閱讀需要adobereader(免費)軟件支持。[本站下載7.0版29兆已獲授權]8.10版48兆[adobe官方下載][天空站下載][華軍站下載]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hong_yong_tao_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