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琺瑯彩雉雞牡丹紋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瓷質潔白,瑩潤如玉碗外壁一側繪雉雞牡丹花,另一側題墨彩詩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繡云五言詩句,底有雍正制款識10月7日,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一只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長頸葫蘆瓶拍出了2.5億港元的高價,表明精美華麗的清帝御用瓷器越來越受到藏家的青睞琺瑯,是法蘭西的轉譯,而法蘭西是我國古代對歐洲的泛稱《元史譯文補證》卷二十二曰:皆稱歐羅巴人為琺瑯,即法蘭西也琺瑯,實際上是彩色玻璃質釉琺瑯工藝是西方著名的工藝美術品種,古埃及就已發明,中世紀西歐各國、拜占庭帝國和伊朗都非常盛行琺瑯彩的品種琺瑯品種有金屬胎的掐絲琺瑯、鏨胎透明琺瑯和玻璃胎畫琺瑯金屬胎的掐絲琺瑯、鏨胎透明琺瑯在元朝時傳入我國,被稱為琺瑯嵌和大食窯明朝宮廷開始自己制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金屬胎掐絲琺瑯,可能是由于景泰款琺瑯流傳較多,釉色以藍色為主,因此,后世俗稱之為景泰藍16世紀,西歐又出現了金屬胎畫琺瑯,尤其以路易十四的內務大臣柯爾伯特于在法國中部城市里摩日創辦的利凡特琺瑯工廠生產的最為精美,其鼻煙盒、首飾盒等制品不但有油畫般細膩的畫面,而且袖珍精巧、光潔潤澤、風格華麗,因此暢銷世界,并很快由法國商舶運至我國當時唯一的對外貿易城市廣州,進而販賣到內地,或進貢宮廷,因此又俗稱為洋瓷對西方科學與藝術感興趣的康熙皇帝十分喜愛這種畫琺瑯器,所以,也許是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宮造辦處琺瑯作除了制造傳統的掐絲琺瑯,即景泰藍以外,也開始自制畫琺瑯器康熙五十五廣東巡撫楊琳推薦的琺瑯器匠師潘淳、楊七章進入內廷造辦處;康熙五十八從法國聘請法國琺瑯藝術家格雷弗雷來華,在造辦處擔任指導造辦處制造的畫琺瑯器既有銅胎畫琺瑯器,還有玻璃胎畫琺瑯器,并且開始在景德鎮燒造的白瓷上畫琺瑯大概是由于瓷器更適合使用的緣故,由此開創了又一個新的瓷器工藝也是琺瑯工藝的品種瓷胎畫琺瑯,或稱琺瑯彩瓷器琺瑯彩瓷器系由景德鎮御窯廠奉命燒造精致的白釉瓷器,送到北京造辦處,由宮廷畫家按照經過皇帝審定的畫稿,使用西洋進口的琺瑯料繪制,再由琺瑯作燒成有時也使用宮中舊藏的明代永樂間制造的填白瓷器燒琺瑯康熙制品不多,流傳到今天的則更為稀少這些瓷器色彩嬌艷,配色和諧,圖案規整與當時的銅胎畫琺瑯器紋樣幾乎一樣,也是色地上再描繪圖案,并且在器口留一白邊,更有銅胎畫琺瑯器的效果器底為粉紅色或藍色宋體書康熙制四字方章形堆料款,外為雙邊方框琺瑯彩的特點由于西洋進口的琺瑯彩料畢竟有限,因此雍正朝的琺瑯彩已經逐步過渡到使用自制顏料琺瑯彩器由如意館等畫畫處的畫家親自繪制,其風格除了極為工致以外,花鳥畫都像當時皇帝喜歡的惲壽平、鄒一貴、蔣廷錫的畫;山水畫多宗四王;人物畫更有特點,清宮的人物畫多由西洋畫家和他們的中國學生繪制,連郎世寧這樣的大畫家都被命令畫過琺瑯,所以琺瑯彩上的人物畫有很多西洋人物比如,著18世紀服裝的金發仕女和小天使等基督教神話仙人;甚至于連畫面上的樵夫、牧童等中國人也染暗鼻窩和眼窩,以突出鼻梁,略帶洋人的面貌特征這些器物的圖案上大多配有相應的墨彩行書題詩和胭脂水,或礬紅的朱文,或白文的印章如畫山水的題詩為浦靜漁舟遠,花飛樵路香和山高、水長印章;畫梅花的題詩為芳蕊經時雪里開和先春印章;畫牡丹的題詩為嫩蕊色金粉,重葩結繡云和佳麗、金成、旭映印章;畫牧牛圖的題詩為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和德高、志遠印章等等器底款識,雍正為大清雍正制和雍正制宋體書藍料方章款或大清雍正制青花篆書款;乾隆的為乾隆制宋體書藍料方章款根據造辦處檔案記載,雍正時期制造的瓷胎畫琺瑯器最多,最主要的一批是雍正七景德鎮御窯廠送來460件白釉瓷器,這些琺瑯器,除六對瓶外,其余都是盤、碗、杯,從當起,直到雍正皇帝去世才陸續畫完雍正瓷胎畫琺瑯器不但采用了自制的琺瑯顏料,而且畫面風格也徹底擺脫了西洋銅胎畫琺瑯的影響,完全中國化,白地上描繪工筆花鳥、山水,如同紙絹畫一樣,極為雅致乾隆初的畫琺瑯瓷器也有近百件,造型上膽瓶、蒜頭瓶等各式小瓶比較多,紋飾除沿襲雍正的淡雅風格外,不同的是出現了西洋花紋和人物的畫面因為乾隆帝喜歡西洋紋樣帝王喜愛的宮廷秘玩大約到乾隆三以后,宮廷造辦處就很少制造琺瑯彩瓷器了,而全部由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御用瓷器因為當時唐英主持的御窯廠制造的粉彩瓷器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精巧華麗,足以滿足乾隆皇帝的需要,甚至有許多新奇的創作,超出了皇帝的想象和造辦處的設計而此后造辦處燒造的一些琺瑯彩瓷器盤碗,也多為色地洋花裝飾,已經與當時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粉彩瓷器在質量與風格上難以區分了從康熙末至乾隆三,20多間宮廷造辦處制造的琺瑯彩瓷器,是深受三代帝王喜愛的宮廷秘玩,雖然多為盤碗,但實際上不作為實用器物,其制造完成后便被珍藏起來,只供皇帝賞玩特別是乾隆三,乾隆皇帝命令將宮中的琺瑯彩瓷器400件全部配制楠木匣,珍藏于乾清宮端凝殿左右屋內這是琺瑯彩瓷器唯一的數量最大的集中點每一件或每三件盛放于一木匣內,匣內糊囊,匣蓋上刻填色品名。
來這批瓷器一直完整保存,現幾乎全部存于臺灣故宮博物院在雍正時期的琺瑯彩瓷器中,僅有一件畫雉雞牡丹的碗,因為當時拿去照相,而沒有被運走,留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少數流散在外的琺瑯彩瓷器應是當被英法聯軍劫掠的圓明園等處的收藏和當賞賜給蒙古王公、西藏班禪和達賴以及各屬國國王的,但數量不會很多國際藝術品市場上極為罕見,偶然出現的琺瑯彩器珍品,都是流傳有序的名品,價值已上億元所以,我們在收藏中要特別小心,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可能都是贗品琺瑯彩的鑒定由于琺瑯彩的名貴,清末民國時期有大量仿偽之品見有仿畫杏林春燕、歲寒三友、春牛圖,甚至還有郎世寧的洋犬、香妃戎裝、乾隆打獵等臆造紋樣以嘩眾取寵有一種款識為古月軒的仿品,以玻璃胎畫琺瑯的鼻煙壺為常見,也有瓷胎畫琺瑯,并且數量極多,有的質量也很高,以至于古月軒名聲大噪,幾乎造成弄假成真,使人們認為雍正、乾隆時期真有個古月軒鑒別偽品無非是從造型、胎子與釉面的質量、款識、色彩和畫面及畫法等方面入手琺瑯彩器是珍貴的宮廷秘玩,不但數量屈指可數,品種和式樣也就是上述的瓶、盤、碗、杯,乃至每一件的名稱都有檔案可查因此,要盡可能地對目前公開展覽或有圖形著錄的真品爛熟于心,這樣對似是而非的仿作就可以立即分辨真偽對于真品的高級模仿品,可以從胎釉的質量入手,因為雍正、乾隆官窯瓷器的質量空前絕后、無法比擬但對于有一種使用雍正、乾隆時期舊存遺留下來的官窯白瓷后掛彩的偽品,只有從色彩、畫面及畫法上仔細對比觀察,加以甄別總的來說,即使清末民國時期的仿偽高手水平再高,也比不上雍正、乾隆時期如意館的宮廷畫家因此偽品畫得再精細,也總有配色俗艷、筆力纖弱遲緩、形象拘謹呆板以及由于琺瑯顏料顆粒粗造成燒成后顏色不勻,玻璃質感不強等破綻和不足之處另外,琺瑯彩器特殊的畫面效果是十分重要的鑒定因素琺瑯彩器與五彩器比較起來,其區別等同于國畫與西畫的區別在顏料上,琺瑯彩為進口顏料,這種顏料所含礦物成分與國產顏料不同,比如其黃色是氧化銻,這種黃更加嬌艷,呈色也更穩定;其紅色是以金子燒出,為深淺不同的粉紅色,深如胭脂、淡似薔薇,十分美麗其他的色彩也較五彩豐富,色調也柔和多變在畫法上,五彩為純粹傳統的中國畫法,而且有民間畫與版畫的特點,以濃重鋼勁的線條勾勒為主。
琺瑯彩有的為西畫法,注重體面明暗和透視關系;有的為中國工筆畫法,細膩柔媚顏色的調和與上色方法也不同:五彩以膠水調和上色,又類似水彩畫,顏色是透明的,呈現明麗、滋潤的效果;琺瑯彩以油調和,另外琺瑯彩的玻璃釉中含有氧化砷,它是一種乳濁劑,因此琺瑯彩與油畫和水粉畫一樣,顏色不透明,經過層層的顏色堆加或暈染,可以取得薄厚濃淡的豐富變化、細膩柔和的肌理質感和物象的立體光感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hong_yong_tao_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