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瓷板畫無疑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從古至今,人們都在關注著瓷板畫的發展。瓷板畫因為制作工藝精湛,因此具有極高的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素質修養也隨之提升,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而瓷板畫無論是作為裝飾,還是制成屏風,都可以彰顯高雅的個人品味。
隨著國民經濟的增長,國人素養的提升,人們對審美意識逐漸增強。具有中國特色的瓷板畫,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藝,豐富的文化內涵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下面的內容就是對瓷板畫的發展歷史和藝術風格進行一個詳細的闡述。
1、瓷板畫的發展歷史瓷板畫顧名思義,是指以瓷板為基礎,加上中國畫的繪畫表現形式。中國最早的陶瓷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但那時的工藝較為粗糙。隨著制作陶瓷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平整的瓷板板面終于可以成功燒制,這為瓷板畫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隨著眾多文人紛紛在瓷板上作畫,為瓷板賦予了新的生命力,瓷板畫藝術逐漸形成,發展歷史足有百年之久。而現在因為技術的升級,景德鎮的陶瓷可以進行大范圍的推廣,瓷板畫已經演化成一種綜合創作。采用工筆畫創作的繪畫形式和陶瓷繪畫相交融的手段,實現了“神形合一”的完美境界。在當下,屬于陶瓷工藝品的瓷板畫,常被人們當作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或被裝裱懸掛于墻上,或鑲嵌于屏風之中,以供賞玩。
瓷板畫起源于秦朝時期,在明朝中期興盛起來,并逐漸走向鼎盛。瓷板畫中以瓷板畫最具代表性,瓷板畫以瓷為畫,以畫為瓷。這相較于傳統的陶瓷藝術,是一種極大創新和進步,對繪畫藝術亦是如此。瓷板畫的畫作手法豐富,瓷板形狀多樣,繪畫圖樣以自然風光居多,山山水水,花鳥人物都囊括其中。這也使得瓷板畫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觀賞價值極高,自成特色。
明朝中期的大型瓷板的工藝制作還沒有完全成熟,瓷板畫由于受到瓷板燒制工藝的限制,表現面積往往較小,且發展也比較緩慢。即使是以表現手法多而著稱的瓷板畫,制作時也是以色彩的平涂為主,再搭配單線進行綜合表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瓷板畫在江西景德鎮逐漸發展并大放光彩。從康熙年間到雍正時期,再到乾隆年間,瓷板畫的色質、精致程度和生產規模都已經大幅提升,達到較高的水平。
再到民國初期,淺絳瓷板畫作為初學瓷板畫工藝的“引路者”,再度使瓷板畫興盛起來。而這個時期的瓷板畫吸收了中國畫的精髓,風格更加明朗,藝術性更強了。藝術家們在制作瓷板畫時,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將繪畫的精華更多的融入瓷板中,達到了瓷與畫的高度交融,創作出了許許多多精美的作品,使瓷板畫大放異彩。而這些藝術家們的代表“珠山八友”秉持著在瓷板畫中展示中國畫魅力的理念,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不斷突破瓷板工藝的極限的同時,也對畫作工藝有所創新。
從1950年至今,祖國的騰飛也帶動著各行各業的迅猛發展。江西景德鎮的陶瓷工藝也因此巨大的提升,技術的不斷升級改革換代,為創作瓷板畫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高質量的現代瓷板應運而生。藝術家們也緊跟時代潮流,在創作時體現出新思想新理念,博采眾長,再加上空前的創作熱情和豐富的想象力,使當時涌現出一批質量精湛、藝術價值高、欣賞價值高的作品。比如說《雄視群峰》和《潑水群魚爭上游》都是體現時代價值觀、寓意社會快速發展和歌頌時代的作品。它們不只有集眾家之長的美學享受,更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給予人們對時代變遷的震撼和思考。外表與內涵并存,多種藝術觀念與風格齊驅,使得瓷板畫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魅力,還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新面貌,帶給所有人視覺盛宴。
2、瓷板畫的藝術風格2.1創作想法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道德內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種理念分別是“禮樂”、“道禪”和“儒家”.而瓷板畫作為傳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佳載體,既可以分別體現著三種理念,又可以將他們匯聚在一起,更好的傳承和體現民族特色與民族精神。
這三種理念中,“禮樂”文化所蘊含的思想,是冷靜理性的。當將“禮樂”這種偏向理性的思想融入瓷板畫創作中時,表現出來的作品往往更加細膩客觀。這樣的文化理念帶著一種矜貴自持的韻味,更加引人人勝;“道禪”文化中體現的是道教和佛教的思想,這兩種元素本身就是濃墨重彩,帶著鮮明的宗教特色。當它們融入到瓷板畫中時,既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也輸出了宗教理念。除此之外,還有一股不染塵世的縹緲之感,令人心生向往;“儒家”指的是最能體現中國思想的“儒家思想”,它根植于每個中國人的頭腦之中,因此體現在瓷板畫創作之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通常這類作品,會在瓷板畫中體現“仁愛”的理念。
2.2繪畫內容實際上瓷板畫的繪畫內容同中國畫的差別不大,二者皆分為三類: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對中國畫追根溯源可以發現,中國畫中的“花鳥畫”在唐朝時期最為繁榮。其中,邊鸞更是“花鳥畫”中的佼佼者。
畫作內容雖然常常追尋潮流,但更多的時候是與人們的生活狀態息息相關的。戰國到兩宋時期的中國畫,創作內容更加偏向描述人們的現實生活。這些畫作不僅極具現實意義,更是在對現實的描繪中體現了生活的詩意,帶著日常生活中的美。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域的擴張,明末時期之后,西方文化逐漸在中國傳播開來。中西文化碰撞出了許多靈感的火花的同時,中西藝術文化也在相互學習之中。中國畫內涵的“寫意”沒有變,但是卻更加在意工筆畫法的造型是否精準,在保留內容的詩意性時也開始關注線條的流暢性。
在這個發展歷史中,瓷板畫吸納了中國畫的畫法,增添了書法、詩詞文學、哲學等文化內容,畫作愈加豐富。這一點可以體現在瓷板畫中的線條元素,瓷板畫對線條的運用可謂是爐火純青,通過控制線條的頓挫、輕重、粗細、急緩、濃淡來表現不同的造型,而且線條的不斷變換也使得小小瓷板上的藝術效果更加豐富。
瓷板畫的精妙絕倫之處不僅體現在對線條的控制上,色彩的運用也是一大亮點。色彩可以最大程度上刺激人們的視覺神經,抓住人們的眼球,深化人們對畫作的印象。因為瓷板畫使用特殊的顏料在陶瓷上作畫,再上釉,顏色的選擇沒有普通作畫時那么豐富。但寥寥幾種顏色更能凸顯出大氣磅礴的氣勢,上釉又為畫作增添一抹晶瑩剔透的質感,更加精致。
2.3“隱喻性”的妙用瓷板畫常常將自然事物形象作為繪畫內容,通過特定的造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將其完整的表現在瓷板之上。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表現語言,瓷板畫中的各種自然事物形象,已經演變成被賦予意義的圖案。
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畫作中帶有“歲寒三友”的梅花、竹子和松樹時,寓意作者為人清高孤傲;畫作中有烏龜、白鶴、奇石組合時,通常表達作者希望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景;而寓意富貴吉祥的圖案,最多的便是龍鳳相結合的畫作。這些帶有寓意的事物出現在畫作時,擁有者可以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作者的美好祝愿,使畫作更具收藏價值。
在當代的設計當中,為了突出作品的主題,少不了瓷板畫與中國畫相結合的身影。例如,有設計茶葉的繪圖,設計師將一只佛手捏著茶葉的內容,通過毛筆的筆刷勾勒出來。這個設計的精妙之處就在于,佛手本身有“佛陀拈花一笑”的典故,將花替換成茶葉,既體現了大雅的宗教含義,又表現出茶之奧妙隱匿于指尖。
東方人看這個圖案時,品茶不光是品味茶的清新,更是在品悟自己的人生。由此及彼,畫作中元素的寓意可以系統的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也使觀賞者更深刻的理解畫作的含義。
3、結語中華文化泱泱五千年歷史,層出不窮的精湛工藝令人眼花繚亂,瓷板畫的出現更是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添磚加瓦。
從古至今,我國都是陶瓷大國,在世界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繪畫技巧的成熟完善,緊跟時代潮流的審美觀念都促使瓷板畫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加上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瓷板畫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作為高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的瓷板畫越來越受歡迎,人們常用來裝飾家中,以供賞玩。對瓷板畫的認可,也說明國人越來越關注帶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品。瓷板畫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普遍的認可,當之無愧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明珠之一。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hong_yong_tao_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