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清乾隆琺瑯彩嬰戲圖雙連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通高21.4厘米,腹部白地彩繪兩組嬰戲圖,一組四個嬰兒戲三只羊,寓意三陽開泰;另一組九個兒童嬉戲,寓意多子多福彩繪精致細膩,人物造型生動這件各色釉大瓶出產于清乾隆時期,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其中既有青花、又有琺瑯彩,如此集高溫釉、低溫釉以及釉上彩、釉下彩于一身,可以說是高超制瓷技藝的代表作作者:甘學軍琺瑯彩是眼下中國藝術品市場最熱絡的一個詞匯,就平均價格而言,中國藝術品在國際文物與藝術品市場上,沒有哪一個類別超過它。
一種叫做銅胎畫琺瑯的歐洲器物在康熙間傳入中國乾隆時期將康雍兩朝的成果發揚光大,生產出形制多樣、色彩豐富的琺瑯彩瓷器。
由于工藝繁復,代價極高,琺瑯彩瓷器在清宮從康熙三十五研制成功到乾隆中期后逐步停止生產。
其每一件重要制作都是在皇帝的直接指導和朝廷專員的著力督辦下完成的所以,琺瑯彩瓷器品質高貴,存世稀少,流傳罕見,成為了晚清以來收藏市場的翹楚和寵兒據有關記載,琺瑯彩瓷器當存放在清宮端凝殿,有400多件,現流傳在市面者大約50件左右每一件都有出處,都有有序的流傳記錄,都有非貴即富的顯赫身世而不久前在英國創下紀錄的乾隆瓷器(其中一部分為琺瑯彩)則有一個灰姑娘的故事它是在一個普通英國人家里的雜物堆里被偶然發現的這個故事勾起很多人的想象:民間有國寶!于是大量的琺瑯彩制品又充斥視野每一個人都想在自家和別人家的雜物堆里找出夢想成真的奇跡!殊不知那件流落英國的民間國寶雖說故事玄妙,但聯系歷史背景,鑒定真偽品質,皆能自圓其說,令人確信而許多人的所謂琺瑯彩瓷器,要么故事牽強,要么形制怪異,要么彩料低劣,要么繪制粗俗直讓人感嘆:吾人不知吾物!吾人不尊吾文!利所惑也!更有制假售假者,聘請高手,制作贗品,賄賂專家,捏造史實,蠱惑市場,騙取交易這種騙局雖明眼人不屑一顧,但在今天火熱的市場環境下,難免有人會為利撲火因為是琺瑯彩,上當受騙者要付出的代價極高!其實,鑒定琺瑯彩瓷器的要點之一就是搞清楚它的歷史背景,確信其存世極少,流傳罕見民間或有人稱秘藏數件或十數件甚至更多琺瑯彩瓷器者,絕不足信!還有一些有識之士、有錢之士,投資復原琺瑯彩瓷器生產流程,延請高手制作,邀約權威監造,生產出某件經典琺瑯彩瓷器的批量翻版言稱滿足今人以低價格擁有國寶的愿望其實,這種批量復制的做法多有不可取之處:第一,琺瑯彩瓷器的制作是清康雍乾皇帝為了自己的喜好而不惜工的創造今天我們完全復原,必然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完成一次仿古柴窯的燒制,僅木材就需要幾十噸第二,琺瑯彩瓷器的制作工藝是在當時的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要求,我們不可能完全再現,也沒必要去體驗第三,脫離了歷史的特殊背景和特定條件,一味追求所謂原有的文物價值,實乃緣木求魚,甚或有自欺欺人之嫌琺瑯彩瓷器作為清康雍乾三代皇室的秘制秘藏之物,無論在制作工藝上,還是在藝術格調上都反映了那個時代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國瓷器藝術品制作的崇高成就由于其創制初衷和工藝要求的特殊性,其藝術成就空前絕后又由于其存世流傳稀少,一般人無極特殊機緣無法擁有琺瑯彩瓷器的歷史雖離我們僅有左右的時間,但其特殊的身世又使人頗感神秘,其高超的工藝令人神往雖然對于傳統的瓷器藝術品收藏觀念而言,琺瑯彩瓷器特別是乾隆時期的繁復奢華的制作被認為并不高逸,但琺瑯彩瓷器的創制確實影響了后世乃至今天的中國瓷器藝術的發展我們今天要做的是研究這種特殊的工藝制作的歷史背景和意義,保護好現存的琺瑯彩瓷器藝術品。
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上,琺瑯彩瓷器特殊的歷史地位、精絕工藝、存世的稀少、富有時代感的審美情趣,都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它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價位的執牛耳者,也決定了琺瑯彩瓷器必定會成為藏家和資追逐的高端目標,成為市場和愛好者觀察鑒賞的焦點高處不勝寒,普通人和為公眾服務的機構很難、也沒有必要擁有,可謂:王謝堂前燕,只隨風穿行尋常百姓家,自有春消息!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找到我們。
hong_yong_tao_ci